肿瘤防治宣传周 | 综合施策 科学抗癌
上腹隐痛,黑便,食欲不振,胃部肿瘤在逐渐蚕食患者的生命健康,分期较晚,肿瘤边界不清,种种表象为治疗增添了一层阴影,胃癌治疗新趋势,多学科综合治疗模式,提升生存率,重燃生命希望。
清明 | 气清景明 怀故念兴
清明节又叫踏青节,是我国最重要的祭祀节日之一,在历史上一直保持着春季节气中的大节地位。《历书》曰:“春分后十五日,斗指丁,为清明,时万物皆洁齐而清明,盖时当气清景明,万物皆显,因此得名。”万物生长此时,一切欣欣向荣,我们的身体代谢也逐渐旺盛起来。因此,清明节不仅有祭扫、缅怀、追思的主题,也有踏青郊游、...
节气养生 | 春分养生 平衡阴阳
春分,是二十四节气里的第四个节气,汉代董仲舒所著《春秋繁露》记载:“春分者,阴阳相半也。故昼夜均而寒暑平”。一个“分”字,道出了春分的两层含义:一方面是指一天时间里白天黑夜的平分,各为12小时;另一方面指春季的平分,因为春分正好处于立春节气到立夏节气这几个节气的中间,故平分了春季。春分过后,自然界的阳气由...
节气养生 | 一雷惊蛰始 春醒万物新
“微雨众卉新,一雷惊蛰始。”惊蛰,作为二十四节气中的第三个节气,标志着仲春时节的开始。此时,气温回暖,春雷乍动,雨水增多,万物开始复苏,大自然有了新的活力。但随着万物萌动,毒虫、细菌、病毒也开始活动增多。因此,惊蛰节气的养生原则,依然延续前两个节气原则,以疏肝理气,调养气血为主,兼顾防虫避秽等。
雨水——乍暖还寒 疏肝健脾
雨水,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二个节气。历书中记载:“斗指壬为雨水,东风解冻,冰雪皆散而为水,化而为雨,故名雨水。”此时日照时数增加,冰雪融化,降水开始增多,气温由冬末的寒冷向初春的温暖过渡。阳光温和、细雨潇潇的日子正向我们走来。雨水时节,在生活中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多多注意。
立春 | 静候春日好时光
立春,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一个节气。“立”是“开始”的意思,“春”意味着风和日暖,鸟语花香;意味着万物生长,农家播种。故《立春》诗云:“东风带雨逐西风,大地阳和暖气生。万物苏萌山水醒,农家岁首又谋耕。”立春,奏响了春之序曲,也开启了养生新篇章。
大寒 | 冬寒渐消唤春暖
二十四节气宛如一把精准的标尺,默默见证着四季的更迭交替。而大寒,作为二十四节气里的最后一个节气,有着“寒气之逆极,故谓大寒”的说法。它处在一年中寒冷的末尾阶段,经历了小寒等节气后,寒冷在此刻汇聚、达到极致,之后就将慢慢迎来阳气的回升,天气开始转暖,开启新的四季轮回。大寒节气,在养生上我们应注意以下几点...
节气养生 | 冬至养生,扶阳固本
冬至,是“二十四节气”中的第22个节气,也是中华民族的一个传统节日。冬至俗称“冬节”“长至节”“亚岁”等,是四时八节之一,兼具自然与人文两大内涵,被视为冬季的大节日,在古代民间有“冬至大如年”的讲法。一是表示年关将近,余日不多;二是表示冬至的重要性仅亚于过年。数九寒冬是中国民间谚语,意思是从数九开始就真正的进入...
节气养生 | 大雪至 寒冬始 养生有七宜
大雪,是二十四个节气中第二十一个节气,冬季的第三个节气。《月令七十二侯集解》说:“大雪,十一月节,至此而雪盛也。”意思是天气更冷,降雪的可能性更大了,而且往往雪量大、范围广。大雪节气养生需注重保暖防寒、适量进补、适度运动,同时保持精神愉悦,顺应冬季收藏的自然规律。具体来说有以下“七宜”。
医聊健康︱正确认识脑结核瘤
三十多岁的李女士(化名)满脸愁云地走进诊室,她头痛伴有发热三个多月,核磁共振检查(MRI)发现颅内多发占位性病灶,已经辗转了很多家医院,一直没有确诊,长期的病痛折磨让本就瘦小的她变得更加羸弱。患者拒绝头颅病灶穿刺活检,李同霞院长根据患者的发病情况、临床表现及头颅病灶的特点以及肺部病灶形态,考虑其脑结核...